鮮易供應鏈CEO范基元:只想做好溫控供應鏈這門生意
即將過去的2018年,在下行的大環境下,對生鮮冷鏈行業來說是艱難進擊的一年,當然于個體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作為國內第三大、河南省最大的溫控供應鏈品牌,河南鮮易供應鏈有限公司(下稱鮮易供應鏈)已走過25年歷程,這是一個青年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也到了規劃新歷程的年紀。在經歷了從0到1的積淀后,鮮易正走向生態布局。
當天貓、京東等巨頭雄兵紛紛入場生鮮冷鏈?傳統溫控供應鏈市場的頭羊下一步要向哪里走?如何迎戰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對于剛剛長春供應鏈CEO的范基元來說,重擔在肩。
在掌鏈獨家專訪中,能真切感受到這位曾在百世、卡行天下、獅橋、滿幫等明星企業身經百戰的物流老將談話邏輯性強,但又不失風趣。在談到鮮易下一步發展時,他從大的布局和小的落地,對掌鏈做了詳細解讀:
? 溫控供應鏈依然是鮮易下一個5年的發展主基調。
? 通過鮮易網等電商渠道,更多整合C端下沉,形成B+C全鏈路服務圈。
? 加大技術的投入是堅持,加快全球化布局是下個階段重要計劃。
訪談實錄
焦點1:何為360度動態融合的冷鏈生態圈圍合術?
掌鏈:鮮易生態大架構目前具備怎樣的資源?各版塊之間如何融合聯動?
范基元:經過多年探索,鮮易基本形成了多元融合+多網融合,全面協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服務模型。鮮易本身定位是做全程溫控供應鏈的,通過這個溫控供應鏈條,我們聚集了眾多要素,比如說,鮮易集采分銷平臺,流通加工平臺,冷鏈物流平臺,還有我們的金融服務平臺,為整個產業鏈從源頭到最后的末端提供全程供應鏈的服務。
當然,在這個融合過程中,鮮易內部又有很多業態,它們之間也不斷融合打通,包括鮮易通,農副產品交付平臺,鮮易供應鏈和冷鏈馬甲形成的O2O冷鏈資源交換平臺,以及鮮易網和冷鏈馬甲之間的交易和交付的融合平臺,通過這眾多平臺和資源的融合,為客戶聚集大量的鏈接上下游的商流、資金流和訂單量,為客戶提供全鏈條一體化的服務。
掌鏈:在整個全生態的鏈條資源中,發展建設是否會有主次之分?
范基元:生鮮供應鏈與普貨和干貨有些不一樣,從源頭來講,生鮮供應鏈覆蓋了產地倉,通過產地倉來集合分揀、篩選、流通,加工,包括預冷等一系列的工程形成一個綜合體,目前鮮易在全國有八大產地倉。
其次是銷地。鮮易目前在全國28個城市有自己的銷地倉,通過銷地倉,我們聯合更多的央儲進行合作,為末端的交易,包括市內配送,宅配一起形成完整的交易鏈條。
通過我們的全國云倉網絡,還有冷鏈零擔的干線網絡,包括我們的城配網絡,把產地倉和末端消費全線貫通。
掌鏈:朱獻福董事長談到360度服務圈,這個服務圈發展到什么階段?
范基元:目前的鮮易360度服務圈,已經包括多個方面,數字化的360度布局,產業化的360度閉環,以及360個城市的溫控供應鏈布局等,這也是公司目前在行業中作為探索者、實踐者、踐行者的經驗。
目前,除了前面提到的8大產地倉和28個銷地倉以外,我們還有包括天津、昆山、鄭州三大園區,構成了完善的DC、TC、PC和EC云倉網絡。大量的在流通加工以及金融服務業,包括我們的物流資源等形成全鏈條的貫通。
焦點2:如何以技術和數據切割供應鏈服務最小單元?
掌鏈:數字化的冷鏈服務和零售場景密不可分,在阿里、京東等新零售推動下,給溫控物品供應鏈帶來哪些改變?
范基元:坦率的說目前國內物流多是由消費來拉動的,如果簡單把消費分為兩層,第一層叫需求層面上的改革,這其中包括新零售、新餐飲,還有各個互聯網+的新企業等。如今它呈現出來的特點是:訂單密度更高、頻率更高,分布更廣更發散,其對目前供應鏈要求則是更加具有彈性和柔性,也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和共性化的要求。
從這個角度來講,鮮易供應鏈通過自身平臺的開放來鏈接更多行業的物流資源,通過技術和數據對每個最小的運營執行單位進行重新的定義,然后打通整個交易鏈條,再進行橫向的貫通和分布。然后,通過平臺把原來長鏈路的交易鏈條變成基于平臺的橫向協同關系,提高整個交易鏈條的效率,讓客戶需求和資源有更大的接觸距離。這也是讓整個供應鏈以更短的距離去觸摸到客戶。
掌鏈:如何去分割成最小單元和并實現操作落地?
范基元:通過平臺式的分工協作和標準化的定義和小單位的完美執行,能夠滿足不同客戶定制化的需求,包括我們現在的五大工業渠道,以及工業渠道上的所有客戶,還有我們的電商客戶,門店客戶,競爭客戶等。
其實,他們在供應鏈上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但我們通過平臺把所有的物流資源進行標準化和數據化以后,再鏈接,通過平臺為每個行業定制專屬的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通過解決方案把它轉化成最小執行單位元的執行指令,然后進行橫向貫通和數據鏈接。
焦點3:為何說短鏈和柔性化是供應鏈發展方向?
掌鏈:供應鏈短鏈化成為當前電商物流等提的較多的一個方向,以及最近半年大火的社區團購也帶來冷鏈短鏈化,這對于生鮮冷鏈消費體下的供應鏈結構是否會帶來新變化?
范基元:從溫控供應鏈的角度來講我們一直在提一個詞:長鏈布局,短鏈運營。因為它本身的供應鏈鏈條是非常長的,當我們通過每個最小作業單元的標準化和數據化,把每個最小作業單元的固化下來,然后形成短鏈運營。
包括團購也好,甚至更火爆的集采網也好,它無非是需求側的訂單聚集過程,訂單聚集最核心的是到末端通過平臺調動大量社會化資源,以快速響應社會化的需求,然后滿足客戶對供應鏈的要求。
掌鏈:社區團購訂單更零散化的同時會弱化平臺功能,這會成為以后新消費的一種趨勢形態嗎?
范基元:社區團購的核心還是要通過供應鏈從源頭一直到末端,源頭供應鏈的節點是必不可少的。它一定是要通過一個完整的鏈條來銜接完成的,所以說最終社區的集采也好,分銷也好,它最終的區別只是在末端的一個分銷體系。
這個更分散的分銷體系前提是你的供應鏈需要有更高的彈性,需要有更高的資源調度能力和調配能力,以及最小運營單元的執行能力和標準化的能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數據化的能力。
焦點4:為何說企業商業模式的核心在人和技術?
掌鏈:除了數據化,您在第十二屆冷鏈年會中提到企業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有兩個:人和技術,您是如何理解的?
范基元:我認為任何的商業模式,它的核心背景是效率競爭。從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可以看到是效率的迭代引領了時代的發展。但是所有的效率落地又在于人,人的背后是技術賦能。沒有技術和好的人員團隊,是談不上效率的。因此,這是一切商業模型的原點。
再從這個角度來看鮮易,我個人認為“人+流程+技術”的簡單堆砌方式是沒有未來的。從未來考慮,鮮易供應鏈會有更多技術上的創新,以及團隊管理上的賦能,鮮易的未來在一個完整的好團隊+好的技術化創新、落地應用上。
而對于鮮易供應鏈的未來發展方向,除了追求單體財務支撐指標的增長,我們會更多的關注合作伙伴在鮮易平臺上的良性發展能力。
掌鏈:您剛也提到了智慧化,大家現在都在提人機結合,尤其是在倉配一體化環境下,您覺得冷鏈物流倉儲的人機結合未來覆蓋率會有多大?
范基元:坦率的說,冷鏈行業人機結合有更強的應用場景。于冷鏈來說,固定資產包括車、倉投資都較大,回報周期慢,這樣背景之下,我們更需要高效率的運作來降低單位運作的成本。
從未來發展角度來看,單純的從堆積人、堆積規模而沒有效率的改變上是沒有意義的,只有通過人機結合,應用大量的智慧技術,包括無人倉也好,智慧自動化的分揀系統也好去提高效率。
此外通過算法做客戶需求預測,消費預測,庫存預測,包括全生命周期的供應鏈成本預測,然后通過數據鏈通客戶、平臺和物流資源讓所有的數據感知,一直到服務實現落地,縮短決策邊界,提高效率。這個才是供應鏈的未來。
掌鏈:無論是冷鏈整個大行業,智慧化的運用上概念性比較多一些,在您看來,國內智慧化處于怎樣的水平?相比國外,有哪些差別?
范基元:國內的冷鏈物流發展還處于相對較早期的階段,在技術和系統數據的運用上還存在很多的落差。所以我剛才也提到,前端有了新零售,新餐飲,包括互聯網+平臺,它們改變了需求測的技術之路和數據運用手段,也已做得非常成熟,但是供應鏈端整個對應的供給側需求端,它的數字化能力和技術應用還是遠遠落后于需求發展的,這樣就產生了代差。
基于此,很多企業目前還停留在用一套系統僅僅只是完成了一個流程再造而已,但系統留存的數據沒有場景和算法的復盤,沒有產生上下游的協同,是無法發揮效益的。
坦率的說,智慧化是一個較大的概念,但如果我們從小的智慧化來說,通過上游的需求側,中游的平臺指揮,和下游執行單元的數據,完成全鏈條的打通,最簡單的就是完成從數據的感知到數據的分析,再到數據的決策,最終到服務的提供,這個效率就縮短了。
掌鏈:鮮易在智能化技術上的布局情況和投入占比多大?
范基元:目前,鮮易在技術上的投入一般占到營業額的3%-5%左右。在具體的技術布局上我們主要分為兩大步:首先是物聯網,通過前端的數據采集器,以及平臺的算法和技術,幫助增強對前端供應鏈每個作業場景和數據的感知和探索能力。
鮮易供應鏈打造信息平臺PAAS,擁有OMS、WMS、TMS系統,來鏈接上游的交易端場景和一些下游的應用端的執行場景,來匹配我們的物聯網系統的數據,為后臺的訂單執行和訂單分配、規劃和路由的計算和場景的算法提供基礎,然后通過這一系列算法來優化整個供應鏈的執行,從而提高效率。
焦點5:為何說產業互聯網比消費供應鏈機遇更大?
掌鏈:相比盒馬生鮮等消費類平臺,鮮易作為產業互聯網平臺,您如何理解產業互聯網時代和生鮮平臺?產業智能化升級下的生鮮供應鏈形態是怎樣?
范基元:最終我認為會有兩塊:一個是基于消費場景的消費供應鏈,消費供應鏈相對來講鏈條較短,場景較單一,它對技術和互聯網數據的植入會更快速,但是更大的市場是在產業供應鏈。
產業互聯網目前比消費供應鏈要落后較多的,所以對產業供應鏈來說,技術的植入和數字化程度是對目前基于消費供應鏈產生的巨大技術代差,當然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和商機。而鮮易供應鏈在產業互聯網上通過流通加工,基于產業特性的TC倉和PC倉的全網布局,深入的植入到整個產業供應鏈的全程。
焦點6:怎看資本活躍投資冷鏈,企業加速并購建更高壁壘?
掌鏈:2018年的經濟環境相對冷淡一些,而在此背景下,冷鏈行業并購投資反而加快,您如何看待這種逆勢現象?
范基元:因為消費升級,我們市場對食品安全更嚴格,包括國家政策也越來越重視。原來傳統落后的、單一的,非標的冷鏈資源產生了巨大的共性迭代需求,而這種需求目前在國內是無法得到充分滿足的,所以有更多的產業和企業進入冷鏈行業。
其次,冷鏈行業一旦實現全產業鏈的綁定,包括流通中心,金融、物流等,會產生極強的壁壘。區別于普貨,冷鏈的核心技術壁壘,管理壁壘,包括整個產業鏈的壁壘,它會賦予企業更強的生存力。
掌鏈:目前鮮易在資本上的布局有哪些計劃中的舉措嗎?
范基元:坦率來講,冷鏈的發展有一個漫長的周期。需要迭代積累,鮮易發展25年才有今天的規模,未來我們也會積極加強和各個資源方的合作,現在一切都在進行中。
焦點7:下一個五年還是要圍繞溫控全程供應鏈發展?
掌鏈:生鮮供應鏈因為其本質特性,在全球化布局上面臨哪些問題?國內生鮮企業出海有哪些機遇?鮮易目前在海外網絡上有哪些布局?
范基元:目前鮮易在全球28個國家和118家廠商產生合作,在國內有1368個合作伙伴。通過我們在華東和華北的保稅區,實現全球采購國內分銷的一個全球布局。這也是未來我們重金打造和重點拓展的渠道。
掌鏈:鮮易從生鮮到全食品鏈條的供應發展格局下,未來是否會跨出食品生鮮供應鏈服務生態?
范基元: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打算。我們的聚集和定位還是在全國溫控供應鏈,而且這個市場足夠大,未來的觸角就是會走出國門,輻射全世界。
掌鏈:鮮易發展到如今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結合您自身也是剛接手平臺,總的來說,鮮易面臨著一個新的開端。在您看來,鮮易未來3到5年的戰略布局是怎樣的?
范基元:整個三年到五年,鮮易供應鏈的主基調還是定位在全國溫控供應鏈執行和協同平臺。具體來說,我們會在資源的合作伙伴上更開源,希望通過我們的系統,技術和算法,賦能給所有的合作伙伴,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鮮易生鮮供應鏈的生態圈。
其次,從客戶入口上來看,我們會更多的從原來的項目合伙到逐漸逐漸的向C端下沉,更多的滲透到我們的電商客戶。形成從C到B的全鏈條服務。
掌鏈:針對電商c端用戶,鮮易網也在推出服務,目前鮮易網的發展如何?
范基元:鮮易網每個月有幾個億的GMV在線上跑,目前也正在籌劃全國布局。
掌鏈:2018年即將結束,如果用一句話去概括鮮易的這一年您會怎么定義?2019年鮮易的主要戰略方向是?
范基元:整體來說,整個2018年鮮易還是在夯實基礎,以及豐富我們的產業布局。2019年將會在2018年的基礎上,進入快速的成長周期,然后通過我們更多開放式的平臺,為更多品類的客戶提供專注、精細化的服務。
人物速描范基元:河南鮮易供應鏈有限公司CEO。高級物流師,曾任職百世物流全國運營總監、卡行天下副總裁(創始團隊)、運滿滿副總裁、獅橋運力總裁等。在流通領域商業模式創新、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平臺管理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見解。曾參與多個業內知名平臺公司創建,具有豐富的互聯網+物流行業平臺管理經驗。
上一篇:crm檢測系統